观点|HTC、索尼、三星均建议:小孩子玩VR或伤眼
一、眼睛生理发育角度
儿童的眼睛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VR设备所呈现的画面是近距离的虚拟影像,孩子需要不断地调整眼睛的焦距来适应。这一持续的聚焦过程,就像给刚刚学习奔跑的孩子增加了过重的负担。对于幼小的眼睛来说,长期如此,睫状肌容易疲劳,就如同紧绷的弹簧失去弹性一般,进而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VR设备的蓝光辐射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因素。虽然VR设备有相关的防护措施,但孩子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蓝光仍可能会渗透并损害视网膜细胞。视网膜是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重要部位,受损后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而且,孩子在使用VR设备时,眼睛的眨眼频率会降低,这会减少泪液的分泌,从而导致眼睛干涩、红肿等不适症状,影响眼睛正常的生理机能。
二、使用时长与时机选择方面
孩子玩VR的时长把握至关重要。即使是成年人,在长时间使用VR设备后都会出现头晕、眼睛不适等症状,儿童的耐受能力更弱。设定合理的VR使用时长是非常必要的。从教育或者游戏的角度来看,每次15 - 20分钟为宜,并且每天累计使用时长不应该超过半小时。在时机选择上也有讲究。孩子不应该在极度疲劳或者刚睡醒的时候就玩VR。当孩子极度疲劳时,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此时玩VR更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刚睡醒时,眼睛还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VR设备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干扰眼睛正常的苏醒过程。也不能在光线过强或者过暗的环境下玩VR。过强的光线会在屏幕上产生反光,干扰视觉画面;光线过暗则会使眼睛过度适应暗环境,增加眼睛的负担,这两种情况都会进一步加重眼睛的损伤风险。
三、家长的监管与引导作用
家长在孩子与VR设备的接触中,扮演着监管者和引导者的关键角色。家长要对VR设备有足够的了解,包括其工作原理、可能存在的危害等。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安排VR体验。家长需要建立明确的规则。比如,规定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玩VR,并且严格遵守时长限制。在孩子玩VR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眼睛不适、头晕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家长还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VR设备。让孩子们明白VR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或学习新知识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可以鼓励孩子将VR体验与其他户外活动相结合,例如在玩了一段时间VR游戏后,一起去户外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既能让孩子体验到VR的乐趣,又能保护他们的眼睛。
四、VR技术与教育的应用考量
在教育领域,VR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可以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如穿越时空去体验历史事件,或者在微观世界中探索细胞结构。这种技术的应用也必须谨慎考虑孩子的视力健康。开发者可以在VR设备的软件设计上进行优化,比如减少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视觉焦点场景。在内容方面,可以设计间歇性的视觉调整环节,让眼睛有机会放松。学校和培训机构在使用VR设备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视力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年龄较小、视力还在发育阶段的孩子,VR设备的使用频率应该更低。并且,要定期统计孩子使用VR后的视力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探索将VR设备与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在发挥VR技术优势的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的视力。
问答环节
1. 问:如果孩子在玩VR时眼睛已经感到不适,除了停止使用还能做什么?
答:可以给孩子的眼睛滴一些没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来缓解干涩,同时用干净的冷毛巾轻轻冷敷眼睛,减轻眼部的红肿和不适感。并且要让孩子闭目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强光刺激。
2. 问:有没有适合儿童且相对护眼的VR技术与产品?
答:有一些VR产品在护眼方面进行了特殊设计,例如采用低蓝光技术的产品相对护眼一些。还有些针对儿童的教育类VR内容,其视觉呈现会根据儿童的视觉特点进行优化,画面色彩更柔和,视觉焦点切换也更合理。
3. 问:如果家长不确定VR是否对孩子合适,有什么方法可以检测?
答:可以先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等。然后可以让孩子在严格的监管下试用VR设备,但使用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观察孩子的眼睛和使用后的反应,如是否有视力模糊、头晕、眼睛干涩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