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讯|新未成年保护法6月1日起实施,防沉迷系统能否管住孩子?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对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相关规定备受关注。防沉迷系统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其能否真正管住孩子,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从法律层面来看,新未成年保护法的实施无疑为防沉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它明确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各方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这为构建健全的防沉迷体系奠定了基础。例如,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服务提供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对未成年人的使用进行严格管控,不得为其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服务。这些规定使得防沉迷工作有法可依,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
防沉迷系统在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许多平台通过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精准识别。例如,用户在注册或登录游戏、社交平台等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其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而人脸识别技术则进一步增加了识别的准确性,有效防止了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的现象。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防沉迷系统的监管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仅靠技术的手段和法律的约束,并不能完全保证防沉迷系统能够管住孩子。一方面,网络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信息可能会试图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监管,为未成年人提供不适当的网络服务。例如,一些不良平台可能会利用技术漏洞,允许未成年人绕过实名认证,或者通过诱导消费等方式,让未成年人陷入沉迷。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也不可忽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网络使用监管不到位,没有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导致孩子在面对网络诱惑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一些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游戏广告的过度宣传、同伴之间的不良影响等,也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要真正让防沉迷系统管住孩子,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严格执行新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完善防沉迷技术,提高其监管的有效性。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以身作则,合理使用网络,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可以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沉迷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新未成年保护法下,防沉迷系统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使其真正管住孩子,还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防沉迷系统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新未成年保护法的指引下,各方应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